我没有什么看法。
看看别人的看法。
看完后,已经尝试去理解。也尽量减少自我责怪了。理解了至亲和伴侣的贬低和挑刺,到底为了什么。但是我只是理解,我还没走出来。还没完成自己的救赎。尚未自救,何以救人。人各有命。更何况,成年人,是没办法被救赎的。从来人只能自救。撞完南墙,能自我改变的,就自我改变了。永远不改的,也就永远不改。人各有命。记录于20240820
@发疯日记_x
https://m.weibo.cn/status/OpNQtDIHK
亲子关系倒置在东亚家庭里真的太常见了,身为家庭最弱势的孩子,却往往是负面能量的承担者和化解者。父母只是履行着身为养育者最基本的责任,给孩子提供住宿和口粮,心理上却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父母,生活有什么不如意,就喜欢将情绪倾泻在孩子身上,心里想的是依赖孩子、亲近孩子,但是潜意识里却又碍于父母的面子,表现出来反而是一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态度,通过打压和指责孩子,来获得心理安慰。
就像我妈,每次跟我打电话时,她的行为在表达她对我的依赖,但言语上却是希望说服我让我觉得我需要她。其实在我和我妈这样的亲子关系中,实际的弱势方是她而不是我,是她更需要依赖我提供情绪价值,而不是我离开她就活不了。但她碍于长辈的面子,不愿意承认自己依赖我的事实,于是只能通过别扭的沟通方式,通过打压和弱化我的生存能力,使我误以为我离不开她,从而主动地去为她提供情绪价值,主动供养她的心理高位。
所有父母的pua都隐藏了这样一层真相,即他们想极力掩饰自己把孩子当做父母的心理,同时说服孩子主动地把他们当做绝对上级去供养,从而在不失去权威的前提下,获得孩子物质和情感的双重回报。我听过太多用恩情和卖惨索取回报的话术,其本质都不过是在乞求孩子能够无条件承担和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,而那些咒骂和怨恨,无非是因为求而不得却又不甘心放下脸面,既希望得到孩子无条件的爱,却又不愿意表现出诚恳的态度,于是一边把孩子越推越远,一边又在抱怨孩子不懂感恩。
有一位朋友来信的内容,让我深有感触。她说她只是做了一个暑期留校的决定,她的妈妈就开始在电话里歇斯底里,无端怪罪她是为了逃避回家。这种经历我以前有过很多,尤其是节假日,一旦我做出不回家的决定,我妈就开始给我找各种罪责,说我不知感恩,不会体谅父母,甚至会抨击和贬低每一个和我同行的朋友,说他们会把我带坏,只有父母才是真心为我好,还会说我要旅行的地方没什么好看的,出去游玩会遭遇危险,会被骗钱,一切的一切,都只是为了让我一放假就立马回到她的身边。
我从前不懂,但我后来慢慢回味过来。我能够理解我妈对我的依赖,但她同时也采用了一种最愚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需求。且不说这种依赖是否健康,首先她在表达情感方面就有不小的障碍,这种情感障碍使得她没法顺畅地跟我们沟通,而总是通过说另外一些匪夷所思的话,来让我们猜她的心思。并且通过这个诡异的过程,她似乎觉得自己维护了某种意义上的优越地位,既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情绪价值,又不会因此显得低人一等,而后者似乎对她来说更为重要。
我由此也觉得,老中人对权力地位真的有一种迷之执念。哪怕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表露情感需求,也需要争一个上下位,需求更大的那一个,仿佛就落了下风,别人对她的情感抚慰,在她看来就成为了一种施舍,所以宁愿不要。好多家庭关系都是这样搞砸的,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,不惜把别人的真心按在地上摩擦,最后搞得两败俱伤。
有些看透底层逻辑的老中人,会选择用一种和稀泥的方式,比如说“你爸爸就是嘴硬心软,你服个软就行了”、“你妈妈就是口是心非,你作为女儿要主动关爱一下,她就不会骂你了”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,其实本质上还是在暗戳戳地维护家长的权力地位,希望子女能够继续顺从于家庭的这种权力结构,以一种迂回的方式去满足大家长们的需求,继续去维持他们高高在上的自尊心罢了。
爱是没有等级的,一定要维护这种权力结构,那么家庭成员之间就不会有真正的爱,所以我们感受到的,都是爱的不完全体,掺杂着很多权力和利益的杂质,所以我们才觉得那么别扭。我在意识到这点之后,我的处理方式从逃避和排斥,转换为直接去面对,去戳破这层语言的虚伪,只要我妈不会直接说明自己的真实需要,我就当听不懂,只要她还想玩这种“我要你觉得”的游戏,那么我也没有耐心去维护她的权力幻像。我希望我是一个坦诚而真实的人,我自然也希望我身边的关系,都是真诚的,我不希望用权力的语言去增加体验爱的难度,所以我也不会配合和迂回地支持这种沟通方式。我希望所有家长都能做到有话好好说,你的孩子也不是天然低于你的奴隶,他们也有许多你无法企及的天赋,父母与孩子,不是奴隶与奴隶主,而是互相扶持体验人生的平等的伙伴。